- 活午時
- (活午時, 活午时) 內煉術語。 丹法以陽生為活子時, 則陰生即活午時, 此時指體內陽盛火足, 進火將完, 周身舒暢, 萬象齊放, 心蕩腎熱, 即為活午之機發生。 須行文火, 退陰符, 沐浴溫養, 扶持真陰, 以防真陽走洩, 藥毀丹傷。 《瑣言續》曰: 所謂活午時, 即活子時後事。 〝學者於得見黃金世界。 急起身後無上靈氣, 透至極上極遠, 光不照到處落下。 統將靈境一罩, 斂成黍米, 或由寶瓶吸入, 或以意收入腹, 或乘罩勁, 由我身前極遠處, 兜下極深, 透上高, 下矚靈境, 有我色身, 坐立燄中, 急存忘熱一訣, 頓覺色身熔化, 惟見光明, 急以意收意斂, 轉見一珠如豆, 懸於太虛, 急以意收, 安於虛寂玄竅之中, 仍得湛如寂如玄境而止。 或於靈境現時, 微用真意, 攝此靈境, 納向身後, 默用提訣, 由身後提, 加用兩眼上視泥丸, 覺我泥丸, 真氣氤氳, 仍以意引下注, 覺有氣溢一境, 恍見池水盈盈, 此則已到華池, 便有玉液金液沛注, 汩汩嚥下。 由重樓, 抵絳宮, 自得無上清涼, 繼復下注中黃, 另有一番趣味, 而遍體充和。 此時覺有二氣, 左右盤旋﹔又有一氣上升, 一氣下降。 一旦針鐸準時, 乃有上就下迎, 又復此追彼退, 此退彼追, 更有相紐莫放之情。 斯時切戒貪著, 戒動凡思。 略染夫情, 則此二氣, 戰吞情肆, 三家純化後天, 體必發顫, 呼吸必粗, 外腎火熱, 便有萬難自侵之厄。 此時救法, 惟憑兩目上視, 引降真陰, 以壓情燄, 然此至寶, 已化後天。 法惟大集真火, 下極猛烹而猛鍛之, 令其重透尾閭, 達泥丸, 重下重樓, 下絳闕, 得大清新一番。 否則此寶不得復原。 故古哲於此一節, 不敢洩漏。 蓋以學者, 極少童真, 其身情竇, 既已開破, 功行到此, 如何不動情思。 且此一徑, 乃是熟路, 欲不奪關而出, 難乎其難。 惟彼童真, 此竇未啟, 此事不知, 行功到此, 不過覺大春生, 而神機上透, 自不下達, 萬無此變。 古哲性功淳澈, 功行至此, 急引真陰, 以壓濁火, 賴此絳闕清涼, 化氣下凝, 藏於氣穴, 以意封之, 湛寂片刻而止。 大凡功從活午入手者, 乾宮為至要之功。 淘此氣機, 下注華池, 灌夫絳闕, 活子到來, 但憑神審。 子午會交, 惟憑性靖, 功以終造清新為合度。 若從活子入手者, 坤腹為至要之功, 煉此液氣, 上達泥丸, 下灌華池, 清乎絳闕。 活午到來, 切戒情漏。 午子會交, 亦憑性靖, 以終造充和為合度。 若夫閉目內觀, 自有種種靈境得現, 法貴無著, 逐步進功, 而移步換影, 境不勝述, 法惟母住焉而已。 及至氣到坤位, 總以得暖為功。 俟氣後透, 達巔降闕, 總以得涼為功。 大旨如此, 惟能內觀不二而一者, 全以神體而神會之。 此天仙功法, 能者從之〞。
Explanatory dictionary of Taoism. 2013.